弗拉门戈网
繁简转换  
搜索:
小蒋吉他
  【中華之聲】流派傳人藝術修煉之發展匯報系列(2)淺談Flamenco與古琴的藝術相通性-林敏君
 



中華之聲流派傳人藝術修煉之發展報系列(2)

淺談Flamenco與古琴的藝術相通性 - 林敏君

他鄉之月,清風共

俗話講外國的月光特別圓2015年的中秋我在羅馬,2017年的中秋我在耶路撒冷,嗯,月光確實好大好圓!彈歐sir創作的Granainas《他鄉之月》時,我不由得想起兩座聖城的月光,深感思念他鄉之月,就好似我輩每日勞碌工作的人對遠方的期盼,而源自西班牙的Flamenco,正是他鄉之月”…

然而,行千萬裡,方知故鄉最美,我基本上系個在外從不思鄉的人,但翻廣州的次數越多,就越發明白故鄉的意義今年廣州難得有秋天,每當週五高鐵趕回廣州,那種清風入懷夜漸涼的感覺令我行在熟悉的路上倍感親切原來,走過他鄉故鄉才有意義!

2000年學古琴,2012年學Flamenco,它們所代表的東西方文化,在我心裡從截然不同漸漸變成了和諧相生,就好似明月與清風,不僅可以共存,更共同構成了世界的美好與圓滿

一、所謂“彈琴”,觸類可旁通

1. 空間,全靠感覺

空間感要再多一點——Simon叔叔在聽我彈Serranas的時候話,佢仲講笑話停幾多,一秒定兩秒啊?咁計喔,自己feel停太耐?哦,原來系唔記得咗!啊哈哈哈哈哈哈!

我馬上想到以前彈古琴的時候,因為節奏自由確實有好多便利,例如唔記得或者左手位置距離太遠,就停多一下,例如彈錯音,就可以靠滑音滑翻去準確的位置,哈哈哈,其實我彈Toque Libre有時都系有時仲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添哈哈哈

留白,是中華傳統審美的重要概念,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而餘音袅袅弦外之音正是古琴的藝術特點……在留白之中,往往有更豐富的內涵,畢卡索亦曾感歎中國的繪畫早早就掌握了留白的美……

[] 黃公望《富川春山居圖》局部

水墨畫中的留白,令畫中之物有了呼吸的空間,而留白所引發的想像,就成了觀畫人心中的意境”…而音樂中的留白,同樣也是呼吸的需要!至於什麼時候要呼吸,每次呼吸要幾耐,就完全在於自己——人在激動的時候呼吸自然就同平靜的時候不同,當然不可以用秒來計算!

唱歌,跳舞,都需要呼吸,呼吸隨住情感的變化而變化,當彈吉他也有這種呼吸的時候,就成了Flamenco情感空間”~

2. 虛與實的空間

你要在12拍的空間裡,彈出Toque Libre的感覺,虛實相映,虛的是Toque Libre的空間感,實的是要響翻12拍的Compás裡面——sir在教我彈Nino RicardoSerranas的時候話

啊!好難啊!過往我知道,彈Toque Libre需要有Compás的張力與彈性,否則就會好似彈古典,但A Compás點樣可以彈出Sin Compás,即Toque Libre的感覺呢?——這可能是最深奧的概念啊!

直接的理解可以是,假如12拍裡面有12個音,那麼你可以在前11拍裡面把12音彈完,然後將12拍空出來,哈哈哈——不過這是機器的做法~

Compás,從來不直接解釋為節奏,而是循环節奏所構成的情感空間,提供了一個表達情感的依託……A Compás就好似一個框框,讓我們通過呼吸、收放、張力來安放我們的情感……但到了Sin Compás的時候,這個框框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建立,大小深淺都沒有限制!但如若沒有這個框框,情感就無處安放,散落一地所以歐sir話要學會了A Compás才可以學Sin Compás

古琴是沒有A Compás的,全部都系Sin Compás一開始,就需要通過呼吸收放來建立空間,而通過對餘音的處理與散泛和[i],達到虛實相映的效果

我剛開始學Flamenco的時候彈的就是Sin CompásTarantas《殘夢》,我當時不會Flamenco,就直接用彈古琴的方式彈而今再彈Sin Compás的《他鄉之月》,空間的構建方式依然是一樣的,但經過對A Compás的學習,那是一種更為熱切、率直的表達~

3. 音色,不只是技巧

你看,這不是一條簡單的墨色線條,它有深有淺,有粗有細,一氣呵成卻又變化無窮!想想你手中的琴弦就是毛筆,彈出的音就是這條線!”——這是一位古琴前輩告訴我的,對於我來講系一個深刻的啟蒙!

這也是中華藝術的精粹所在!我好中意睇行草行雲流水般收放自如,率性飄逸,韻律灑脫而風骨瘦勁!就好似一首無聲的歌!我無法形容這種美!

[] 懷素《自敘帖》局部

而聽師公Paco Peña彈琴,他的琴聲同樣組成了這樣的線條,輕、重、緩、急,就好似行草一樣奔逸而有彈性,而那種令人內心震動的力量恰好就是風骨

點解師公彈琴可以好聽嘅?——用心彈!”——sir話嘅,哈哈哈!

從發音技巧上,彈吉他同彈古琴系一樣的!當手指作用在琴弦上,力度的強弱,用指甲同用肉的比例,觸弦的時間,彈撥的角度,手的位置等等,全部都是可變的!但點樣組織起來成為情感的表達?

要聽起來有力量,唔系大力就得架”——蔣老師話,點樣在一把唔使用力就彈得響,而且聲音靈敏輕薄的柏木吉他上彈出Flamenco Jondo的深蒼勁呢?就好似,點樣用柔軟的毛筆,寫出力透紙背的鐵畫銀勾呢

這不僅是技巧問題,更是關於何為藝術!

二、人的藝術

1. 樂譜的束縛

古琴的減字譜[ii]被俗稱為天書,它是用漢字部分筆劃的組合表示琴上的位置同左右手指法,與現代記譜的差別,就系無法記錄節奏於是,使用傳統的減字譜彈琴,就要自己創作節奏,稱為打譜”…所以,同一份古譜,每個人彈出來都不一樣,真系名副其實自由節奏啊哈哈哈

[] 黃景星傳《悟雪山房琴譜》[iii](複印本)

而傳統的Flamenco系沒有譜的,掌握了Compás與和絃就可以自由發揮了而且,如果每次彈的都不一樣,記譜是不是太麻煩了?

樂譜的意義,在於記錄與傳播,作為學琴的一個參考,讓我們更好理解樂曲的結構與創作思路,並不是要彈得完全一模一樣假如,只追求彈完樂譜,其實系對藝術的束縛!

無獨有偶,古琴與Flamenco樂譜上,有著無比相似的智慧,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現在人工智能已經會彈琴了,而且可以完美到一句不錯,節奏精准!但人就是要呼吸,有情感,會彈錯,有生命的才是藝術!

2. 師承與流派

回想當年學古琴,像極了Flamenco的傳統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彈一句,我彈一句,雖然面前放住譜,但因為可以依賴老師的示範,我基本上只看譜上的減字譜部分,對五線譜或簡譜的閱讀能力幾乎為零老師[iv]從不解釋何為嶺南派,風格特點是什麼,但我學了《古岡遺譜》[v]上的所有樂曲,而那些著名古曲,老師彈的和CD中其他名家彈的也不一樣

據說虞山派清微淡遠廣陵派淳古淡泊,可惜,我無法用某個詞來形容嶺南派的風格特點,而我中意聽成公亮彈琴,也無法判斷他的風格是不是能夠對應上廣陵派的這個形容詞然而,這個重要嗎?流派,不是形容詞,現代古琴的發展因為打譜而使流派更加固定,在老師傳授的過程中,流派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而且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不過如果老師有好多個,是不是可以變成共冶呢?但我不知道有這樣的大師~

師承與流派之於Flamenco,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且,我覺得,在師承與流派之中所建立的人與人之間關係是異常珍貴的,當中的情誼與彈琴本身同樣重要,我們之所以作為,不正是因為擁有人情的溫度嗎?而藝術本身,不正是一種人文情懷嗎?


3. 靈性的探索

古琴是天地,吉他是人——蔣老師曾這樣講

是的,天人合一是古琴的藝術追求在三千多年的發展中,古琴作為文人士子的修身之道,融合了中華傳統哲學與審美進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退則一蓑煙雨任平生,入世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世者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儒,道,佛,都是古人探尋靈性世界與生命意義的方式,而且相融共生在中華文化之中,古琴,就系中華文化的代表之而古琴的意境,亦可在曲名中略見一二:《鷗鷺忘機》《平沙落雁》《懷古》《憶故人》《神人暢》

Solea開頭的三個E chord就是對神的呼喚,歐sir那些穆斯林的宣禮歌聲就系Flamenco”Simon叔叔話“spiritual”,系Vicente對穆斯林歌唱的形容對於Andalucia吉普賽人,穆斯林,猶太人與基督徒,Flamenco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與神溝通的方式之在現代科技發展下,人依然通過宗教探尋靈性世界與生命意義,更有宗教學家指出,神就是大自然當亞馬遜森林大火無法被撲滅之時,天降大雨,人們不由得感,上帝出手了!

道法自然,東西方文化是相通的無論系中華的儒、道、佛,抑或西方的猶太、基督、伊斯蘭,其實都包含著或入世出世的人生哲學,成了個人修養的依據,亦成了社會生活的準則而古琴與Flamenco都系當中的心靈表達與情感寄託,既成天地亦成人

4. 信仰藝術

師公的《Misa Flamenca》表明Flamenco讓人們聚在一起唱歌,感受到心靈的共鳴,就好似彌撒一樣有著心靈治癒的效果Flamencura,更代表Flamenco給人深靈魂共震,賦予人內心的正向力量!

Flamencura ©www.pacopena.com

宗教與藝術是支撐人類精神世界的兩根平行支柱,義大利某博物館館長說,可見在宗教對藝術影響極其深遠的義大利,兩者之間卻有著清晰的分別

Civilisations, our story told through art”BBC紀錄片[vi]提出,人類文明的誕生是以藝術的出現為標誌的,甚至早於社會與宗教的形成

假如有一種堅持,讓你經歷痛苦的洗練依然不離棄;假如有一份熱愛,讓你始終願意為之奉獻真心而不求回報;假如有一個準則,讓你在物欲的洪荒之中依然可以低頭檢視自己的該與不該——我認為,這就是信仰,而信仰的對象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藝術~

那麼,信仰藝術的內容是什麼呢?我認為,是真,善,美的準則,以及人文關懷的使命!

三、殊途同歸,和不同

彈歐sir的《他鄉之月》,一上手就有感覺,以前彈《殘夢》同《別》亦覺如此,我想這是歐sir的作品更合我們東方人的情感方式使然而當中的滑音,亦好有古琴的感覺呢!

綜上所述,無論從音樂層面,抑或文化層面,古琴與Flamenco所代表的東西方藝術其實有好多相通之處!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與融合自古有之,對外來文化的好奇與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想來亦系人的本性……而不同形式的藝術,也因為同為的創作,最終在道與術上殊途同歸!

最近,我看了一個廣琺瑯展覽,來自希臘,埃及,義大利的琺瑯工藝,傳到中國之後,由廣東匠人製作,又出口到歐洲,成了受喜愛的廣琺瑯!廣琺瑯系琺瑯,保留了琺瑯所有的質地工藝,它不會變成瓷器,但它的圖案卻有粵廣文化的特色

廣東省博物館藏廣清代琺瑯

我想,Flamenco Puro大中華風格,也是這樣的和而不同

我知道歐sir的《他鄉之月》望住他鄉的月光思念故鄉,而我思念的,卻是他鄉的月光,哈哈哈!




[i] 古琴音色分為三種,散音,泛音,按音散音為空弦;泛音為輕觸琴弦(與吉他一致);按音為左手按弦發音,因古琴沒有琴品,可通過左手製造大量滑音及餘音處理,稱吟、猱、綽、

[ii] 減字譜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古琴文字譜,由文字譜減化而來

[iii] 《悟雪山房琴譜》為清代嶺南派琴家黃景星在《古岡遺譜》與師傳授琴曲的基礎上撰集而成

[iv] 嶺南派古琴第八代傳人謝導秀先生(1940-2019),師從嶺南派宗師楊新倫先生(1898-1990

[v] 《古岡遺譜》由南宋遺民收集的崖門海戰後散落在新會(古稱岡州)的宋室遺留古琴曲譜的彙編,由楊新倫與謝導秀重新整理及記錄,編印成冊,推廣流傳


[vi] BBC2018年推出的紀錄片《Civilisations》,由Simon SchamaMary BeardDavid Olusoga編撰及主持

本人彈奏之

《平沙落雁》,2002年古琴錄音,用琴為嶺南派明代傳琴流泉

《他鄉之月》,2019Flamenco吉他錄音,用琴為小蔣吉他No.381

∮ Video 【中華之聲】林敏君古典獨奏《《平沙落雁》錄音參考


June Lam

Nov 2019@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