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術】大中華風格首個原創作品音樂會與演出後分享會活動簡介
Part 1 : My Way Of Flamenco Art In China(大中華風格)
吾師 Paco Pena 在講學中常提及到 Flamenco 是一種屬於個人風格( Personal Art )的藝術,它最終展現出來的獨特氣質和風格,都是每位藝術家透過經歷一段頗長時間的創造過程( Process ) - 如從模仿、探索、創新至確立的不同階段來累積實際體驗而成;所以世界上每一位能成名的 Flamenco 藝術家,都擁有各自獨有的風格和藝術品味,我們可以在他們的個人作品中找到彼此很明顯的分別。
而實際上,這種獨一無二的自我風格的追求,也就是把 Flamenco 這種來自民間的「人文藝術( Folk Art )」不斷更新及提升的原動力,從早期的 Sabicas,至中期的 Paco de Lucia,以至近代的 Vicente Amigo;都無不是在 Flamenco 吉他音樂藝術發展史中寫下輝煌貢獻的一頁;然而,除了他們同時擁有超卓的演奏能力自外,也各有大量作品面世,也正正是由於他們這些傳世的豐盛創作成果影嚮之下,令到 Flamenco 藝術得以發展神速,並大大超越了西班牙本土,成為瘋魔全球的音樂了。
因此,吾師也非常鼓勵我們要有屬於自己的創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作品中逐漸養成個人音樂風格;而持之以恆就肯定有所成就。不過,吾師也指出吉他手毋須要有達至 Paco de Lucia 的彈奏水平,才去嘗試創作,因為彈奏能力不是創作的唯一條件,反而是個人對音樂的敏感度和生活體驗才是攪創作的重點!
筆者在吾師的啟發及指導下( Paco在上課時往往要求學生們要即興創作一段Falseta,而他則負責伴奏來鍛鍊我們的創作能力 ),從西班牙 Centro Flamenco (1983)學成回港後便一直不斷嘗試創作的工作,當時曾寫了大量作品如「懷念的噴泉( Bulerias )」、「別 ( Soleares )」、「吉卜賽舞曲 ( Rumba )」及「夜空 ( Fandangos de Cordoba )」等等...。
及後於2002年為黑杭林老師的出版社錄製了共十首的個人作品專輯《弗拉門哥吉他演奏秘訣》並附有由筆者演奏示範的 VCD 讓學好者作參考之用。
也就是這專輯的推出,令筆者的作品有機會讓更多人去接觸和欣賞,現今這些作品除了在中港台及華文社會裡受到歡迎外,因互聯網絡的方便,連遠至印度也有學好者演奏筆者的作品呢!當然,筆者知道自己的作品水平,絕不能與任何大師相比,但卻正是吾師所說一樣:「當Flamenco吉他手擁有個人作品後,才算是踏入【道】的開始。」因此,透過《弗拉門哥吉他演奏秘訣》這專輯的出現,筆者的個人風格便由此形成;亦由於這些作品當時也是華文社會裡首次推出的原創風格,所以筆者便稱之為《大中華風格》。
Part 2 : From Me to We第二梯隊傳承人的黃金年代的起點
筆者以上這段初次公開闡述有關《大中華風格》理念的文章已是5年半前(2010年6月14日) 所寫,當時筆者亦已在香港及大陸推廣此藝術理念超過6年多了,但效果並不顯著。然而,僅在核心小組( Los Duende Core Team ) 於2014年底成立及投入推廣活動1年後,藝術團各成員均有卓越之成績和進步,並獲大衆之讚賞。正如筆者在接受TVB文化廣場訪問中所強調的方向,《大中華風格》並不是去模仿西班牙( Me too 我也是的策略) ,反之是以非常認真去學習及理解 Flamenco 藝術後,並且以我們中華文化去演繹這門瑰麗的「Personal Art 個人藝術」!
其實,導致Los Duende獲得成功因素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是筆者在過去十多年以來,一直都堅持推行的《大中華風格》人才培育計劃【十年樹人 百年構想】策略所致;因此,這策略將繼續下去為我國培育更多優秀傑出的藝術家,並由核心小組接棒全力以赴。Viva,Flamenco!
而在11月22日(星期日) 晚上8時於葵青劇院之黑盒劇場舉行的大中華風格首個原創作品音樂會與演出後分享會活動,正是由核心小組擔任主要演出角色之第一個專題音樂會。此活動前半段是作品欣賞,接著每位成員跟觀衆分享創作心得及經驗;最後有15分鐘答問環節讓觀衆提問,令大家有機會更了解《大中華風格》的特色。
實際上,這個音樂會的互動欣賞Flamenco結他音樂創作的形式,也是筆者在香港及大陸來說是首次主辦;亦是繼2012年筆者於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行之《思念》歌舞音樂創作劇的另一創舉呢!最後,以下附上今次活動的節目表給大家參考,同時也熱切期望大家到來欣賞及支持,Ole!
歐永財
2015年11月5日
2015.11.22莫瑞褀、林學銳、蔣曉慶佛蘭明高結他原創作品音樂會與演後談音樂會節目表